close

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」系列影劇推出後,陸續有朋友傳連結給我,碰巧某天爹地問我,就看了第一集。

 

 

—————

 

(以下有雷)

 

—————

 

聽別人說是恐怖片,可能算某種意義上的恐怖吧。可能跟看電影「控制」有些異曲同工,但更恐怖的是,媽媽比伴侶更有無從割捨的連結。

(本文插圖引用自網路) 

中間小偉「開始」自殺,是對媽媽的精神壓力的報復,也是「輪到」他無聲考驗:要重複幾次,媽媽才會做出正確的決定?

 
換成小偉,在給媽媽重新表現的機會。

 

但媽媽抱著小偉,說「你一定要振作起來」時,小偉也注意到媽媽的崩塌了。

振作起來,是媽媽很自私的喊話,也是近乎投降的痛苦求助,要小偉繼續走她編排好的戲。
媽媽不能放下我執,所以其實是她——快要沒辦法振作。振作起來面對單親這樣「輸家」的局面。
小偉一方面心軟,一方面無奈,知道媽媽不會改變決定——無論他死幾次。

 

/

 

其中有幾句話我印象蠻深刻。

媽媽買手機給小偉時,媽媽問小偉該說什麼,小偉比起說「謝謝」,先說的是「我一定會努力讀書,考上好大學,不讓媽媽失望」。
表示小偉已經被媽媽訓練成必須反射說出這句話來當成他的擋箭牌。是的,一切都是為了,不讓媽媽失望。

另外就是,「媽媽才是一輩子會陪你的人」。畢竟已經經歷伴侶的背叛,只好把切不斷的血緣當成一輩子離不開的依據。

 

/

 

最後的結局,其實有點走低了。

如果是我,會想知道小偉拿到遙控器後該怎麼生活。

已經照著媽媽的遙控,走到人生這階段的他,沒有遙控器牽制而有更多選擇時,會不會更徬徨?
或是,會不會由他開始一次次的按下倒帶,換他成為追求自己認定中完美結局的壓力源?

/

爹地倒是對劇情有不同的看法:「這個媽媽為什麼這麼笨?那直接就讓他會考重考好幾次、學測重考好幾次,已經知道題目就會上好大學啦。或是直接讓他買樂透啊,變成有錢人也不用上什麼大學了嘛。」

說的也是。

 
(有人說我想太多了,就是會想這麼多,才能當文字人啊XDDD)

 

/

 再來談到〈怪獸都聚在一起了〉這篇原著小說。

近三年來唯一能讓沒耐性看文字的我,除卻考用書跟言情小說之外,能連續閱讀一小時(別懷疑,我可以花好幾個小時寫,但無法花一小時讀)的書。 

平易近人,卻有很多共鳴。比起電影的科幻渲染,第一人稱的日記式的獨白更貼近人心。

 

 /  

裡面對於情感的描述,也不像影片這麼隱晦、唯美。而是熱辣辣、赤裸裸,甚至有腥羶之感。

但裡面卻是一個青少年真實的、直接的,對於自己的家庭、學校,以及社會體制的控訴。說明在媽媽「溫暖」的介入之下,孩子如何從班上的一份子,變成邊緣人,甚至是排斥、敵視的對象。

裡面的小偉(應該是叫做蔡瀚偉,名字改過了。)還沒有長大,也沒有所謂他後來變成大人之後的回顧。甚至許多行為、想法幼稚到讓你會覺得他的遭遇根本「活該」。

而這一切,他認為都是媽媽逼他的。
 

 

其實這邊消除掉媽媽讓電影小偉重複自殺的殘酷跟自私,反而更能讓爸媽們思考,自己是不是也像這樣子?(我認為電影太科幻,會造成一種否認感,認為自己不到那麼誇張吧,反而無法去深入思考)

小說中的媽媽其實是你我都看過的那種,會帶點心到班上給同學吃,凡事都想幫忙學校,愛心媽媽、故事媽媽等。

但這邊的小偉在高年級發現的不對勁,卻是我們做這些行為時,會有些忽略的:每個媽媽當完愛心媽媽都成群的回家,只有我媽脫隊來找我。

我們沉浸於當爸媽的喜悅時,孩子的轉變我們沒有發現。高年級的孩子變得敏感、充滿「想像力」,因為他們正處自我認同的重要時期,也在摸索自我的定位。很可惜的,小偉媽媽放不下他的控制慾與焦慮,還是選擇為小偉出面。

讓小偉後續的求學生涯非常痛苦,也走向了偏差。

 

/ 

 

我從事的行業也會接觸到一些媽媽,很熱衷於參與孩子的事情,不論大小好壞,不論適切與否。但為了不讓我這樣認定他們,他們總是講著弦外之音。表達意見,卻又不說是他們的意思。

我跟帶我的前輩講這些時我也掉眼淚了,因為我是真的很想幫他,即便這個孩子不是很正派或者非常驕縱……但也覺得聽這些弦外之音很累。 
不是聽不出弦外之音,而是不正面講「她的」需求而假托他人,那我到底該對著你解釋/處理、對著全班解釋/處理,還是不解釋不處理?

前輩告訴我:大人的世界就是這樣複雜的。 

也許吧。但其實這些行為的背後,或許都只是一個放不下、焦慮、受傷、無措的爸媽而已。
因為怕孩子不好,代表自己失去價值。

尤其全職育兒,更有這個問題。育兒變成媽媽的責任,爸爸變成媽媽成就的檢核者。而不是夥伴。
有事情發生,為了怕爸爸出面,媽媽急著處理。
我認為沒有所謂「不要等到爸爸出面」這種事,爸媽應該是一起的。要出面誰方便、適合、了解情況,誰就出面。也盼越來越少這樣的風景。)

可能他們也在等一個人跟他們說「孩子不夠好也沒關係,並不代表是你的失敗」,或是最簡單的:「我家也一樣啊」。


與其說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是在表達社會、家庭對一個孩子的綁架及摧毀,
不如說它是為所有焦慮的爸媽們尋找一個行為動機的解答,及給社會思考、同理爸媽--尤其是全職媽媽--的機會。

總之這本書很推薦大家看,特別是 #怪獸都聚在一起了 這篇。 
我不愛看書,但我在圖書室隨便打開看了一頁就停不下來,借回家了。 

 

#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 

#好書推薦

#看到後記才發現這位作者才25歲真是了不起

#我在幹嘛🤣🤣🤣

後面作者講到媽媽對自己的教育。媽媽只有讀小學,教出這麼會思辨的孩子(我從文字中判斷的),真的非常了不起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/

 

喜歡冠軍、想追蹤冠軍他媽的育兒手札,請追蹤:

 

冠軍與冠軍他媽的馴獸記

痞客邦http://sm89504708.pixnet.net/blog
臉書粉專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ampionandhismom/
IG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championandhismom/

 

歡迎大家常來找我聊天互吐苦水、相濡以沫(???)~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冠軍爸媽 的頭像
    冠軍爸媽

    無痛育兒|媽咪好fun鬆

    冠軍爸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