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我在思考有關「『我的』孩子」這個問題。
有次問到爹地對某某職業的看法(「算」正當職業),
爹地的直接反應是,「如果是我孩子,我會把他趕出家門。」
我問那如果是朋友,或是親戚呢?
「那是他們的自由,我們還是會很好。我的孩子就是不行。」
當時我非常的震撼,
因為比起我來說,爹地是那種孩子希望自己成為什麼、得到什麼,
就應該當全力後盾類型的爸爸。
(我則是不當後盾型XD,覺得這樣的小孩會比較強悍XD)
包含性向、職業、興趣、交友,
所有我們模擬過的問題中,他不曾出現過這樣的反應。
我才知道,原來,爹地也會對孩子有「我的孩子不行」的想法啊。
在某些文化或是某些人的視角中,
東方父母有「『我的』孩子」的想法,
是有些荒唐、迂腐、奇怪的。
「我的孩子」是我生的,當然真的可以加上所有格,說是「我的」。
卻不一定要有從屬關係。
如同「我的戀人」、「我的同學」、「我的朋友」。
那些西方(暫時這樣說吧,就算不是西方人他們也會自己說自己是「西方」)思想中,
「不要『我的』孩子」這個概念的邊界,
到底是哪裡呢?
有些人說東方父母(暫時這樣說吧,就算西方人也有,還是一堆文章說東方父母)將孩子當為所有物,
可用各種形式的對價關係交換(收取聘金、要夫家給房子,甚至是真正的買賣),在某些文化來說看來很不可置信,
這種我懂。
但連孩子的學習、行為,都不能干涉,我就真的覺得很難了。
畢竟我們一直認為父母有教育的責任。
不少專家學者,倡導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」、「孩子不是父母的傀儡」,
我認同這些觀念的初衷,
但我在想,是不是有點太無邊無際了呢?
先前看到一篇文章,
一個家庭專家演講,會後一位媽媽拖著女兒去見這位專家,
要這位專家跟孩子好好講講,不要成天不念書,多讀書將來才會有好出路,
專家對媽媽說:「那妳是要她最好是考第一名囉?」
媽媽當然說是,「我當然希望『我的』孩子第一名。」
專家對媽媽說,「可是班上的第一名只會有一個人,你憑什麼因為是『你的』孩子,你就認為她特別呢?」
然後把這件事寫在文章裡,還有一些人來表示認同。
好像媽媽真的非常可笑。
我當然會認為他是特別的,我當然特別希望他第一名,因為我們有「關聯」。
這種因為關聯而產生的期望,
不會都是從屬關係,或是把孩子當成所有物而已。
今天我是某個樂團的粉絲、某個球隊的球迷,
即便這個關聯是這麼小或單向的,我還是會對他們有特別的期待,
還是會因為他們表現不佳或打假球(?)等等而感到失落、生氣。
何況是我的孩子跟我之間的關聯,都已經是從我身體裡出來的,這關聯不夠大嗎?
我們常常去罵「東方」的父母凡事都想干涉我們的人生,
那我們有像「西方」的孩子那樣獨立嗎?
買房、讀書、嫁娶的時候要爸媽贊助,爸媽有意見我們又不開心。
我看到很多選學系的時候爸媽有意見,然後很痛苦、怨懟的年輕學生,
覺得爸媽控制自己的人生。
我想問說,那你爸媽有幫妳出註冊費、住宿費、補習費嗎?
有的話,
那為何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想當孩子,
要得到權利的時候又想當大人?
我會選擇離開。
如果想要不被控制,就自己對自己負責。
當然,我這裡,不是想要批評那些倡導不要把孩子當所有物的人或文章,
我只是在思考這些事情的反面,以及這東西的上限。
畢竟,我們在選擇依賴父母的時候,
本就把自己人生的控制權交出去了一部分。
那為什麼我們怪父母認為自己有干涉我們人生的權利?
以後我孩子,我也希望他能做自己想做的事,
但是,當真的遇到我沒辦法接受的選項,我真不敢保證我的反應會如何XD
差不多到這裡,別戰我XD
我只想把思考歷程打出來而已。
/
喜歡冠軍、想追蹤冠軍他媽的育兒手札,請追蹤:
冠軍與冠軍他媽的馴獸記
痞客邦:http://sm89504708.pixnet.net/blog
臉書粉專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ampionandhismom/
IG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championandhismom/
媽媽經 婚姻育兒專欄:https://mamaclub.com/learn/author/na120513344/
留言列表